式中, KL——腐蚀的深度指标,mm/a;
K-——腐蚀的失质指标,g/(m2.h);
ρ——涂层密度,g/cm3;
8.76——换算系数。
显然,知道了涂层的密度,即可将腐蚀的失质指标和深度指标进行换算。腐蚀的质量指标和深度指标,对于均匀的化学或电化学腐蚀均可采用。
4. 电流密度法
电流密度法是以电化学腐蚀过程的阳极电流密度(A/cm2)的大小来衡量涂层腐蚀速度的程度。lmol物质发生电化学反应时所需的电量为1个法拉第,即96484≈96500 C/mol。假如电流强度为I,通电时间为t,则通过的电量为It。从而可得出涂层阳极溶解的质量ΔW为:
式中,A——涂层的相对原子质量;
n——价数;
F——法拉第常数(1F=96500 C/mol=26.8 A·h)
对全面腐蚀而言,涂层表面积可看作是阳极面积S,从而得出腐蚀电流密度icorr=I/S(A/cm2)。所以腐蚀速度v-与腐蚀电流密度icorr之间存在如下关系:
v-=ΔW/St= A·icorr/nF
若icorr的单位取μA/cm2,涂层密度ρ的单位取g/cm3时:
或
因此,可用腐蚀电流密度icorr表示涂层的电化学腐蚀速度。可见,腐蚀速度与腐蚀电流密度成正比关系。值得指出的是,涂层的腐蚀速度一般随时间而变化。因此,在实验时应确定腐蚀速度与时间的关系,尽可能选择测定稳定腐蚀速率的时间。关于局部腐蚀的速度比较复杂,通常不能用上述方法表示。